發表文章

微信試圖重新定義APP

圖片
      智慧型手機普及率世界第一的台灣,用 APP 來完成生活及工作上的各種應用,可說是全民運動。   應用和體驗是跟上了,但是開發與運營的概念,卻遠遠落後。騰訊在 2017 正式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希望在智慧型手機的服務開發上可以帶來一些啟示。   小程序      應用將 ⽆ 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 ⽆ 需安裝卸載。     其實在微信小程式正式登場之前,你就可以在 iPhone 的 iMessage 應用上體驗類似的「小程式」了。      在升級到 iOS 10 後,蘋果幾乎就是在 iMessage 上複製了一個 App Store ,你不僅可以在 iMessage 裡發送表情,還可以跟朋友玩小遊戲和分享其他應用資訊。     但跟微信小程式不同的是, iMessage 使用的是 iPhone 手機作業系統架構,而不是網頁架構。 反其道而行       大部分 APP 想把客戶留住 , 微信推手張小龍卻想請客戶離開 APP ,頗有哲學辯證思考的味道,堅持不導流、沒有入口,我覺得他是對的。   張小龍:「微信要考慮如何幫助用戶高效率地完成事情,而不是讓用戶在微信裡有永遠處理不完的事情。」    張小龍:「簡單說我們是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說我們要建造一個自己的宮殿出來。 森林是一個環境,能讓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動植物能夠在森林裡面自由生長,但它們不是我們培育出來的。 」 新的開放能力     開發者 並不知道使用者是否真的需要它變成用戶端的 ⼀ 個功能,貿然開發也要承擔不小的風險。 小程式開發成本低,是很好的常試機會,如果反應好,我們再將它移植到 APP 上也不遲。 我們提供了 ⼀ 種新的開放能 ⼒ ,開發者可以快速地開發 ⼀ 個小程式。小程式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同時具有出 ⾊ 的使用體驗 。 幾個例子 「知了交通」,查路線就不用專門去打開 ⼀ 個新的 APP ,直接從微信進 ⼊ 就可以了 。不需要去打開地圖 APP ,有 ⼀ 張線路圖看看,問題就解決了 。 「星巴克用星說」 2017 年 2 月 10 日星巴克與微信同時宣布,兩者合作出全新的「社交禮品體驗」。   微信用戶可以在線購買單杯咖啡兌

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片
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我們在工作場合說某人很厲害時 ,通常指的是綜合性的工作知能(知識、技術、能力),其中需要建構一些知識與技能來發展數位時代工作者所需的核心競爭力 : 邏輯力 。或者我們稱之為 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職場 16 年發現很多的同事有很好的專業知識背景,也有著很好的溝通能力,卻無法獲得客戶的肯定與老闆的賞識,殊為可惜。其原因就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嗎 ?   其實不然,只要掌握七個步驟 、 經常練習而成為習慣,每一個人都能擁有此能力。 界定問題 界定問題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問題的最終界定必須是明確且可執行的。   對要解決的問題的明確確定 : 原則一 、 具體而不空泛 原則二 、 成功標準是可衡量的 原則三 、 以行動為導向的 原則四 、具相關性的 原則五 、 有時限性的 實際執行時的提醒 : ▪ 始終讓利益攸關各方充分參與 ▪ 確保溝通管道暢通,讓參與問題界定的各方都達成一致 ▪ 如有需要,重新界定問題的範圍 ▪ 在問題界定過程中並不需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 把問題分解成議題       議題樹在理清複雜問題的結構時是非常有説明的,而且議題樹各部分應該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相互關聯,各個議題之間必須相互獨立,完整統一在主要問題下。       避免一個人思考時候的思考盲點,而且集體討論往往會帶來更好的答案,增加團隊合作精神,而且趣味盎然 , 有時先思考小議題和分析再匯總要比直線推進更容易   採用議題樹分析法的好處 (1)     可以分解問題 : 這樣管理起來更方便。也可以把責任分配到各個相關人員身上。 (2)      可以保持解決問題的整體性 (3)      可以方便小組內部就問題解決框架達成共識 (4)      有利於使用各種組織框架和理論來解決問題 去除不必要的議題 先決定適當的優先排序標準,再對要素進行篩選和排序,最後記得須檢討合理性 。 1.          運用 80/20 法則思考 ,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議題上 ,永遠要記得反問自己 : 如果做了會怎樣 ? 不做又會怎樣 ?

7-11、全家獲利模式比較以Profit Zone 為討論工具

圖片
台灣的便利商店密度是世界冠軍 , • 獲利區為何? • 經營策略為何? 7-11 、全家目前發展情 形 展店模式相同點 一、 7-ELEVEN 與全家便利商店均以展店為第一目標。 二、此二大連鎖便利商店每年均有計劃性的展店策略,未來的展店的重點地區集 散地、離島地區,積極地往國際發展,將經營全球市場作為企業 四、永續發展的目標。 五、商店的經營型態,減少委託加盟,提高特許加盟的比率。 以建立複合式商圈為未來主要展店計劃。 六、未來除了持續擴展門市據點,還積極提升既有店的品質,讓每家店都能成為 都會社區的優質店。 七、在商店店舖數目方面,此二大連鎖便利商店的總店舖數均已超過 500 家店,已達經濟規模。 店舖分佈多集中於北部地區,其次為中部地區。 展店模式相異點 一、未來的展店的地區,統一超商還計劃朝次要幹道及鄉村地區設店,減少城鄉差距;全家便利商店將聯合策略夥伴,共同競標公家單位所釋出的據點。 二、在建立複合式商圈方面,統一超商做內部整合,結合自身投資的轉投資事業, 成立複合式商圈;而全家便利商店則採取策略聯盟,結合附近知名品牌,共同成立商場。 連鎖性便利商店主要獲利模式 • 品牌獲利模式 • 時間獲利模式 • 相對市場佔有獲利模式 • 產品獲利模式 • 通路模式 • 消費者模式 • 大數據模式 連鎖便利商店發展狀況 : • 導入期- 1977~1979 • 摸索期- 1979~1985 • 蓬勃發展期- 1986~1993 • 快速成長期- 1993~1999 • 競爭激烈期- 2000~2015 • 現在?     便利商店的成功關鍵因素 消費者的思考為出發點、完整的情報資訊系統、強大的實體通路據點、本土化經營、策略聯盟、物流配系統、建立企業品牌形象及建立國際觀 。

UNIQLO 與ZARA創業源起

圖片
快速時尚 產業興起原因有 : 衣服價格的下滑,消費者逛街頻率提高,顧客消費行為改變市場開放及自由化等因素,平價時尚的時代來臨。     其特色 :產品生命週期極短 、高度不穩定、可預測性低、高衝動性購買等。 ž SWATCH 手錶改變了鐘錶業 ž 蘋果的 iPhone  改變手機與電腦業 ž 麥當勞改變了飲食業 那麼誰改變了成衣業? ZARA 對成衣業帶來了速食文化。因為 ZARA ,衣服對人們的意義從耐穿紡織品,演化到可「 穿十次即丟 」的快速消費品。 目標客群與品牌定位       UNIQLO 不分男女老少,提供大多數人都能穿的基本款休閒服「單品 (Parts) 」。   基本款為時裝商品營收主力: 1 、每一季會有新登場的流行時裝商品。 2 、上一季的流行元素、延續到第二季,為大眾所接受的時裝商品。 3 、不為當季流行所動,穿搭必備的基本款商品。 UNIQLO 鎖定基本款商品或貼身衣物原因: 1 、基本客群習慣每一季都要重新買過。 2 、若誤判了生產量計畫,反正適合穿的顧客市場非常廣闊。 ZARA 則是以「造型 (Style) 」的提案之下,為職場女性及其家人、男友提供歐洲時尚風格,也就是流行時裝。 以子系列鎖定不同客層: ZARA WOMAN :為專業女性所設計的高品質時裝。 ZARA BASIC :為女性上班族所設計的簡約時裝。 ZARA TRF :為上述兩種粉領族顧客的女兒所設計的休閒時裝。 ZARA MAN :為男性所設計的流行時裝。 ZARA KIDS :為小孩設計的休閒時裝。    賣場空間配置與商品企畫開發 UNIQLO 與 ZARA 店舖賣場的面積都很大,也都採「自助式銷售」模式,店內客人自由拿取喜歡的商品試穿與購買。 UNIQLO 平均賣場面積約有 260 坪; ZARA 則約有 326 坪。 UNIQLO 把商品分門別類, ZARA 提供造型建議 UNIQLO 為「商品分類型賣場」,就是依外套、襯衫、 T 恤、褲子等服裝商品分門別類上架。 商品開發機制 UNIQLO 想的都是「進階版」、「有賣點」的基本款商品為了基本款單品做出獨特性, UNIQLO 思考的是「下一季要選擇